张春珍 副教授 宁夏大学
2011-6-1
二、孵化条件
(一)温度
温度是胚胎发育的首要条件。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家禽胚胎才能正常发育。
1、临界温度
---指鸡胚开始发育所需的最低环境温度,亦称“生理零度”。一般鸡胚的临界温为23.9℃。
2、适宜温度
通常鸡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为37℃~38℃。
△在25℃环境温度下,机器孵化机设定的适宜温度为:孵化期(1~19d)37.5℃~37.8℃,最适温度为37.8℃即100ºF;出雏期(20~21d)36.9º~37.2℃。
△其它家禽的适宜温度在此±1℃范围内,与孵化期的长短成反比。
3、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
(1)高温
高温是影响孵化效果最主要的环境因素,主要包括:
①影响胚胎发育:发育迅速,孵化期缩短,死亡率增加。
②影响出雏:雏鸡软弱、干瘦、质量下降;胚胎闷死多、孵化率低。
生产上应尽可能避免高温,特别是孵化后期。
(2)低温
低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:
①胚胎发育慢,孵化期延长 ,死胎率增多;雏鸡卵黄吸收不良。
②孵化前期(1~7d)影响较大,孵化后期影响较小。
4、恒温孵化与变温孵化
①恒温孵化
即整个孵化期给一个恒定的孵化温度:
▲ 1~19d:37.8℃,
▲ 19~21d:37℃~37.2℃。
前大多数孵化主要采取此种方法,特别是在中小型孵化厂的同一孵化机分批入孵尤为如此。
②变温孵化
根据不同的鸡胚龄施以不同的孵化温度。随着鸡胚冷的增加孵化温度逐渐降低。
它是将孵化期分为4个阶段(孵化前期、中期、后期、出雏期),故此法亦称“降温孵化”。
变温孵化例证:
③两种给温制度的比较
A.操作难易程度不同:恒温孵化简单,变温孵化比较复杂。特别是根据不同孵化机性能,种蛋的类型,如何确定“初孵”适宜温度比较困难。
B.对胚胎发育的影响:变温孵化的降温设计与胚龄发育所需的最适温度变化规律相吻合,理论上讲,更为科学。
C.实践应用:
a.入孵方式:如果是同一孵化机整批入孵,可用变温孵化;分批入孵则恒温孵化效果好。
b.温度调节:变温孵化后期温度的调节较困难。鸡胚产热:孵化4d→1.63J/枚.d;第19d→376.6J/枚,增加230多倍。
c.气体交换:变温孵化后期胚胎气体交换较困难:孵化初:耗氧0.51cm3/枚.d;而孵化17d则17.35cm3/枚.d;21天则:32.5cm3/枚.d。后期较前期增加:34~63倍。排出CO2亦有此规律。
d.耗能比较。前期吸热,后期散热量大,因此同一孵化机分批入孵的恒温孵化更省能。
5、孵化温度调节
①恒中有变,变中有恒,关键取决于胚胎发育。
②看胎施温。
——按照家禽胚胎发育的自然规律,得到每日胚胎发育的“标准蛋相”,然后根据胚龄的“实际蛋相”与“标准蛋相”进行比较看其差异,据此来调整孵化温度。
③注意问题:
a.温度过低,胚胎发育慢;给温度过高,不一定胚胎发育快。
b.4种情况下必须看胎检查:入孵某种蛋的最初几批孵化;室温变化较大;不熟悉孵化机性能;孵化率不稳定。
c.停电后补温:1~10d可比正常提高0.25℃;10d后可适当推后降温时间或降温幅度小一点。
(二)湿度
1. 重要性:过低,蛋内水份蒸发过快,出雏个体消瘦,干燥,易脱水;过高,出壳雏鸡腹部过大。
2. 适宜湿度:一般40%~70%,孵化期50%~60%,出雏期75%。
3.湿度与温度的关系:孵化前期温度高而湿度要求则适低,出雏期温度低而湿度要求适高。
4. 生产中要严防高温高湿问题。
(三)通风换气
①目的:保持孵化机内适量的需氧量,排出过多的CO2,使其不超过0.5%;氧气保持20%左右。
②实践操作 :
A.孵化后期的通风换气。
B.夏季的通风降温。
C.高海拔地区的通风换气:
a.孵化机输氧。
b.降低通风率:既能节约氧气及电能,又能维持一定湿度,有利于出壳。
(四)转蛋1、作用
有人观察,抱窝鸡24h用爪、喙翻动胚蛋达96次之多。
孵化时蛋黄脂肪多,其比重较轻而浮于稀蛋白的上面。如果不转蛋,胚胎就会与蛋外层的壳膜接触,发生粘连,造成胚胎死亡。
2、操作
自动设定:1~18d,每2h一次,每次转45º角。
(五)凉蛋
1.目前主要在水禽应用。
2.水禽因胚胎内脂肪含量较高,孵化中后期胚胎代谢产热量大,必须凉蛋,否则易于引起胚胎“自烧死亡”。
3.一般情况下,水禽是在合拢后(如鸭蛋在孵化12天后,鸭孵化期33~35d),打开机门,关闭电源,取出蛋盘可用喷洒凉水等措施进行凉蛋:每天1~2次,每次15~30min;当蛋温降至30℃~32℃时,重新上机入孵。